低溫化學(xué)熱處理的作用與類型
時間:2025-08-18 07:59:14 點擊次數(shù):
低溫化學(xué)熱處理是指在200-500℃ 溫度范圍內(nèi),通過化學(xué)介質(zhì)(氣體、液體、固體)向工件表層滲入一種或多種元素,改變表層化學(xué)成分、組織結(jié)構(gòu)和性能的工藝。其核心特點是低溫下實現(xiàn)表層強化,同時避免工件整體性能(如心部韌性)因高溫加熱而惡化,廣泛應(yīng)用于精密零件、易變形件及需保持心部性能的工件處理。
提高表層硬度與耐磨性
通過滲入碳、氮、硼等元素,在工件表層形成硬化相(如氮化物、碳氮化合物),硬度可達 50-120HRC,顯著提升耐磨性。例如,軸承滾子經(jīng)低溫滲氮后,表層硬度從 20-30HRC 提升至 70-80HRC,使用壽命延長 3-5 倍。
改善表面耐腐蝕性
滲入鉻、鋁、硅等元素可形成致密氧化膜(如 Cr?O?、Al?O?),阻礙腐蝕介質(zhì)侵入。例如,不銹鋼低溫滲鋁后,在鹽霧環(huán)境中的耐蝕性提升 10 倍以上。
增強抗疲勞性能
表層滲入元素后產(chǎn)生壓應(yīng)力(如滲氮后的殘余壓應(yīng)力可達 500-1000MPa),抵消工件服役時的拉應(yīng)力,延緩疲勞裂紋萌生。汽車變速箱齒輪經(jīng)低溫碳氮共滲后,彎曲疲勞強度提高 20%-30%。
保持工件尺寸精度與心部性能
低溫處理避免了高溫下的晶粒長大、相變膨脹或收縮,工件變形量可控制在 0.01-0.05mm 范圍內(nèi)(適合精密零件,如模具、儀表零件);同時心部仍保持原始韌性(如低碳鋼心部沖擊韌性≥20J/cm2)。
根據(jù)滲入元素的不同,常見類型及特點如下:
低溫滲氮(350-500℃)
- 原理:將工件置于氨分解氣(N?、H?)或含氮介質(zhì)中,氮原子滲入表層,形成 ε-Fe?-3N、γ’-Fe?N 等氮化物。
- 特點:無白亮層(或極?。?,韌性好,變形極??;適用于高速鋼刀具、精密軸承等。
- 延伸工藝:離子滲氮(利用輝光放電加速氮原子滲入),效率更高,滲層更均勻。
氮碳共滲(軟氮化,500-570℃)
- 原理:同時滲入氮和碳,表層形成氮化物 + 碳氮化合物復(fù)合層,次表層為擴散層。
- 特點:處理時間短(1-4 小時),表層硬度 50-70HRC,兼具耐磨性和抗咬合性;適用于螺栓、齒輪等。
低溫滲碳(450-500℃)
- 原理:在低碳鋼或不銹鋼表層滲入碳,形成過飽和固溶體或碳化物(如 Cr??C?)。
- 特點:避免高溫滲碳導(dǎo)致的晶粒粗大,適合奧氏體不銹鋼(如 304 鋼)表面硬化,解決其耐磨性差的問題。
低溫碳氮共滲(300-450℃)
- 原理:以滲碳為主、滲氮為輔,形成碳氮復(fù)合硬化層。
- 適用于:要求低變形的精密零件(如儀表齒輪),表層硬度可達 60-80HRC。
- 滲硫(200-300℃):滲入硫元素形成 FeS 潤滑層,降低摩擦系數(shù),提高抗咬合性,適用于滑動軸承、活塞環(huán)等。
- 氧氮共滲:滲入氧和氮,形成氧化物 + 氮化物層,兼具耐磨性和耐蝕性,適合鋁合金等輕金屬零件。
- 精密機械領(lǐng)域:機床導(dǎo)軌、精密齒輪(控制變形);
- 汽車工業(yè):發(fā)動機凸輪軸、變速箱同步器(抗疲勞、耐磨);
- 模具行業(yè):冷作模具、塑料模具(提高壽命,避免高溫軟化);
- 航空航天:渦輪葉片、緊固件(耐高低溫腐蝕、抗疲勞)。
低溫化學(xué)熱處理的核心價值在于 **“表層強化與整體性能兼顧”**,通過精準控制滲入元素和工藝參數(shù),在幾乎不影響工件尺寸和心部性能的前提下,顯著提升表層的耐磨、耐蝕、抗疲勞等性能。不同類型的工藝可根據(jù)零件材質(zhì)和服役需求靈活選擇,是精密制造領(lǐng)域不可或缺的表面處理技術(shù)。